以下摘錄塞思.卡拉曼《安全邊際》一書有關投資與投機的看法:

【投資】

對投資者來說,股票代表的是相應企業的部分所有權,而債券則是給這些企業的貸款。

投資者在比較證券的價格與他們被估測的價值之後做出買賣的決定。

他們會買進那些回報與風險相比看起來有吸引力的證券,同時賣出那些回報不再能抵禦風險的證券。

投資者相信從長遠來看,證券價格趨向於反映相應企業的基本面。
股票投資者期望至少以下述三種方式之一獲利:企業運營所產生的自由現金流,這將反映在更高的股價或者被分配的股息上;投資者願意以更高的比率(市淨率或者市盈率)來購買股票,這將反映在更高的股價上;或通過縮小股票價格與企業價值之間的差距。

【投機】

投機者則根據證券價格下一步會上漲還是下跌的預測來買賣證券。

他們對價格走向的預測不是基於基本面,而是基於對其他人買賣行為的揣摩。

他們將證券看成是可以被反復換手的紙張,通常對投資的基本理念一無所知或者漠不關心。

許多投機者試圖通過使用技術分析,即以往股票價格的波動曲線,而不是相應企業的價值決定了股票未來的價格。

投機給人一種獲得快速回報的前景,如果你能快速致富,那為什麼還要慢慢變得富有呢?而且,投機是追隨大流,而不是逆流。多數人認可的東西總是讓人感到放心,他們從多數中獲取信心。

人們控制不住地將股票當做是一張可交易的紙頭。當你這樣看待股票的時候,你既不必進行嚴格的分析,也不需要瞭解相應的企業。而且,交易本身就可以很刺激;同時只要市場在上升,還可以獲利。但從本質上來看,這是投機,不是投資。

【投機vs投資】

價值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定時著重於財務現狀,而投機者則沒有這種束縛。因為許多今天的市場參與者是投機者,而不是投資者。企業的基本面不一定是證券定價的限制因素。由此導致股市週期性地被持續高估,真正的投資者更需要仔細謹慎,以避免擁有那些估價過高的、需要賣給一個更傻的傻瓜的證券。

正如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可以被劃分為二組:投資者和投機者。資產和證券通常也可以被辨別成投資品或投機品。對大多數人來說,這種區別並不清晰。投資品和投機品一樣可以開賣,兩者通常都有價格波動,因而似乎可以產生投資收益。但是,這裏有一個重要的區別:
投資品會為持有人帶來現金流,投機品則不會。投機品持有人的回報完全取決於撲溯迷離的買賣市場。

成功投資要求我們有適當的心智。投資是一種嚴肅的工作,不是娛樂。如果你真的參與金融市場,至關重要的是你應該作一個投資者,而不是一個投機者,並確信你理解兩者的區別。不用說,投資者能區別百事可樂與畢卡索,理解投資品和收藏品的差別。當你辛苦賺來的錢以及未來的財務安全懸於此線時,混淆兩者的代價實在是高的無法接受。



By 小樂

小樂,天蠍座,台南人,喜歡閱讀與寫作,鼓勵散戶們多作投資思維。

无觅相关文章插件,快速提升流量